研究人員這樣描述:碘化鉀“治愈”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僵化的離子行為,這缺陷已限制便宜的鈣鈦礦電池提升效率多年。
鈣鈦礦做為一種極有前途的離子半導體材料,從首次發(fā)現(xiàn)至今短短幾年就在商業(yè)薄膜光伏技術中產生競爭力,由于成本低廉、可低溫產制,對太陽能電池與照明設備商有莫大吸引力。
但還是有些條件妨礙了鈣鈦礦的效率,比如鈣鈦礦結晶結構中的微小缺陷常被稱為“陷阱”,可能會導致電子在能量被利用前“卡住”,而電子在太陽能電池材料中移動越容易,光子被轉化成電的效率越高;另一個問題是,離子于陽光照射時在電池中移動會導致能隙(bandgap)發(fā)生變化,改變材料吸收的光。
劍橋大學研究人員SamStranks表示,到目前為止,科學家都還沒有找到可使材料能隙保持穩(wěn)定的方法,所以只能試圖調整鈣鈦礦層的化學組成來固定離子運動,而這使鈣鈦礦搖身變成彩色LED材料而非太陽能電池。
在新實驗里,研究人員于墨水中添加碘化鉀,等墨水干掉就會留下化學組成改變的鈣鈦礦層薄膜??茖W家發(fā)現(xiàn),碘化鉀于鈣鈦礦層頂部形成的“裝飾層”可以“愈合”陷阱,讓電子更自由移動并固定離子運動,使材料擁有穩(wěn)定能隙,這代表串聯(lián)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將變得更高效。
而鈣鈦礦與鉀結合表現(xiàn)出良好穩(wěn)定性,轉換效率達21.5%,與最好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相似,離硅太陽能電池的實際效率極限(29%)也不遠。若是由2個具理想帶隙的鈣鈦礦層制成串聯(lián)電池,可能具有45%的理論效率極限和35%的實際極限──全高于當前硅電池的實際效率極限。
與其他光伏技術不同,由于鈣鈦礦非常隨和,科學家無需添加額外有機層,只要透過不同材料與比例混合就能得出不同的光學特性與電性表現(xiàn),任何一種新組成都可能讓鈣鈦礦性能變得更好。新研究發(fā)布在《自然》期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