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大公司業(yè)績大幅飆升
8月25日晚間,協(xié)鑫集成(002506.SZ)公布了上半年的業(yè)績。數據顯示,該公司實現收入63.83億元,凈利3133.25萬元,其中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為2401.27萬元,實現“扭虧為盈”。
早于協(xié)鑫集成公布上半年財報的還有:通威股份(600438.SH)、中來股份(300393.SZ)、陽光電源(300274.SZ)、太陽能(000591.SZ)、易事特(300376.SZ)、中利集團(002309.SZ),這些企業(yè)的收入及凈利也全線上升。
其中,陽光電源的收入為35.41億元,同比上揚49%,凈利3.65億元,同比升64%。易事特創(chuàng)出了34.52億元的收入,同比上揚近51%,而凈利也同比提高了106.32%(達3.19億元)。中來股份的營收和凈利分別為15.71億元、1.57億元,各自同比勁升158.8%、89.63%。
“事實上,今年二季度尤其是630前的光伏裝機高峰,促使了組件產品需求的升勢,協(xié)鑫的出貨量也得以快速增長。”協(xié)鑫集成總裁舒樺在今日晚間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,“上半年,公司的整體出貨為2.2GW,約占我國上半年新增光伏裝機容量的9%,在國內市場上也處于較高位置,因此我們二季度的業(yè)績利潤也超過了1億元以上,從而讓上半年實現了扭虧為盈。”在海外市場開拓方面,2017年上半年,協(xié)鑫集成實現收入9.23億元,海外市場的銷售占比14.46%,較去年同期增長64.54%。
據中國光伏行業(yè)協(xié)會統(tǒng)計數據顯示,2017年上半年,我國光伏新增裝機24.4GW,同比增長9%,“630”的搶裝潮促進了光伏企業(yè)今年上半年的業(yè)績爆發(fā)。不少電站投資商都在今年2、3月份早早下了訂單,光伏產品制造商的生產排期全數爆滿,行業(yè)處于滿負荷運轉的狀態(tài)。
同樣是上半年,在中來股份整體營收15.71億元的總盤子里,公司的核心產品背膜收入為9.45億元,同比增長了56.84%,毛利率為30%;新增的電池產品收入為5.99億元,毛利率為9.07%。
通威股份于上半年的多晶硅銷量高達8100噸,收入同比增長了32%,電池片銷量1.8GW,同比增長80%。橫跨農牧、化工及新能源等多個產業(yè)的通威股份,上半年取得了111.02億元的收入,同比增長24.6%;凈利為7.92億元,同比增長近58%。其中,來自多晶硅及化工業(yè)務的凈利是3.8億元,占比48.1%;來自電池及組件的凈利2.6億元,占比為21%。由此可見,多晶硅、電池及組件等光伏產品的凈利潤占比,已超過了通威股份原有的農漁業(yè)務比重。
降本擴產進行中
面對旺盛的光伏市場需求,擁有規(guī)模級生產加工、物流能力的大型新能源企業(yè)自然是水到渠成、受益匪淺,然而如何適應全新市場需求、對自身產品的功能及生產成本等怎樣進行深度調整,也是企業(yè)取得盈利的關鍵所在。
新品的研發(fā)是提高收益的要素之一。協(xié)鑫集成透露,上半年的高效電池已達產900MW,預計全年將達2GW產能,其中基于金剛線切割的黑硅PERC電池已實現量產,平均效率達到20.4%;部分高效組件的功率超過了285W,已滿足“領跑者”項目的要求,這對拉動公司上半年銷售、保證下半年的出貨量都帶來了不小的裨益。
該公司也表示,在N型接觸鈍化技術、高密度疊瓦組件技術、新型雙玻組件技術、智能高效分布式電站系統(tǒng)集成技術等方面也在加大科研力度,從而執(zhí)行差異化的產品技術路線。而越南600MW的新型電池生產線投產后,對海外市場的銷售也將起到支撐作用。
中來股份則致力于N型高效電池片的投資與生產,“通過離子注入機國產化及多主柵等技術應用,也會使得投資成本有所降低,預計今年第四季度中來股份的N型電池與P型電池成本差會進一步縮小,高效電池的成本降低能力會成為公司的核心競爭力。”招商證券分析師陳術子在其報告中就寫道。
持續(xù)擴產和降本,也是上市公司提高利潤率的重要手段。通威股份這家總部位于四川的公司,涉足了包括多晶硅、電池及組件等多個產業(yè)鏈。擴產方面,成都的2GW電池項目有望于今年9月投產,屆時企業(yè)的整體電池產能會達到7.7GW.中來股份也在上半年建成了1億平方米的背板募投項目,因此背膜收入在同期也增長了56.84%;該公司2.1GW的高效電池產能也會持續(xù)釋放,全部投產后將增加對企業(yè)的利潤貢獻。
就“降本”問題,通威股份也在多晶硅領域采取了不少舉措,企業(yè)已把該產品的生產成本降至5.7萬元/噸以下。就在不久前,通威股份副董事長嚴虎告訴第一財經記者,此項成本還會繼續(xù)下滑,有可能會在5萬元/噸以下。即便未來市場需求保持平穩(wěn)、光伏電價補貼也會有所下調,通威股份依然會保持“成本較低”的這一獨特競爭力。而據招商證券的數字,通威股份的單多晶電池加工成本也已進入0.2—0.3元/W的區(qū)間,總成本降至1.1~1.3元/W.